审慎卖地安排 多管齐下减财赤

发布时间:2024-08-01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459

撰文:观塘区议员柯创盛

数据源:橙新闻

政府在本年初宣布「撤辣」后,楼市随即迎来「小阳春」,交投量曾一度急升,但短期内消化累积的置业需求后,楼市开始拾级而下,新楼盘频频削价出售,二手市场亦表现低迷,楼价下滑,全面撤辣政策的积极影响已经消失。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为,新地早前宣布,旗下扫管笏住宅项目因应市场变化作出设计改动,地盘进度及工序将有所调整,亦不排除暂停部分工程。

网上讨论区有贴文称,有发展商决定将楼宇内笼所有工程、幕墙、泥水、机电等实时停工,但大楼石屎廊工程会继续施工至平顶为止,预计工程到11月底,其后整个地盘便会全面停工。事实上,若然类似情况有多一两个发展商跟随,将项目暂时停工,将对整体地产市场,甚至香港经济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。

众所周知,卖地是政府库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,目前约占两成。根据2024至25年度财政预算案,地价收入为330亿元,直至今年7月中旬,实际卖地收入只有约7亿元,距离指标甚远。特区政府有必要因应市场环境,审慎灵活处理每一次的卖地安排及条件,以确保卖地为库房提供稳定收入。否则在连年财赤环境下,政府或可能又要缩减市民福利或增加其他公共开支的收费,影响民生。

事实上,香港仍是一个富裕城市,瑞银发布《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》,显示本港成年人平均身家为58.2万美元,排名第3;而Altrata数据公司最新一份「全球超高净值人士报告」指出,现时全球有42.63万名超高净值人士,即财富总值达3,000万美元或以上的「超级富豪」,香港排名第2,即超过1.2万名港人身家逾2.34亿港元。

在目前香港全力拼经济下,特区政府应加强动能联系本地有潜质的商界代表,若能够吸引他们增加在香港投资,避免地缘政治的考虑,对本港经济绝对有利。与此同时,政府亦要考虑改变制度,每个部门都要有宏观视野,既可为香港经济开源,同时透过减省繁复程序节省开支,共同为财政预算指针而努力,相信本港财赤有机会逐步消减。